看望山东省首个殡葬专业:当00后开端教“存亡课”

liukang202415小时前今日吃瓜717
编者按:作业教育,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开展,一头连着广大青年的出彩人生,是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东这片工业资源丰富的土地上,作业教育正以史无前例的生机,为当地工业开展注入连绵不断的动力。即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职教前锋”专栏,深度报导山东作业教育赋能当地工业开展的典型事例,为全国作业教育开展供给可学习的“山东经历”。
清明前夕,曲阜远东作业技能学院殡葬专业的讲堂上,24岁教师陆文慧正带领学生研读《论语》里的存亡观。这所设学于孔子故乡的高职院校,在争议声中开设了山东省首个殡葬专业。首届39名学生、两位“00后”教师、一场观念包围……在老龄化加重与作业转型的两层布景下,这场存亡教育的实验,正在为殡葬作业注入年青血液。
殡葬学子的成见包围战:
“得知我的专业,对方下一秒就可能堕入缄默沉静”
由于殡葬作业与“逝世”密切相关,在传统观念中常被视为不吉祥的作业,不少人对该作业存在忌讳和成见。但让曲阜远东作业技能学院院长助理生涛意外的是,上一年校园初次投进的30个殡葬专业招生方案悉数满额,后续又追加了9个方案。这一“报考热”远超校方预期,也让外界对挑选该专业的学生充溢猎奇。
班长任昱甄的挑选源于童年时目击亲人离世的瞬间:“前一秒还在浅笑,后一秒就永久闭上了眼睛,这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心灵冲击。”而田浩然的挑选则与家庭环境有关:“母亲在医院作业,我从小对存亡有更理性的认知,在我看来这是一份庄重而崇高的作业。”
作为土生土长的聊城人,田浩然深知家园对“逝世”一词的忌讳。尽管母亲在医院见惯存亡,但得知儿子要报考殡葬专业时,仍清晰表明对立。经过重复交流和现代殡葬常识的科普,母亲终究转变了情绪。“现在爸爸妈妈很支撑我,我也期望经过尽力改动社会成见。”田浩然说。
曲阜远东作业技能学院成了山东省榜首所建立殡葬专业的高校。与家人的了解不同,当亲朋得知田浩然的挑选时,表现出的多是震动和不解。面临这些反响,田浩然总是耐性解说:“假如他们真实无法承受,我也不会太介意,由于我知道自己的寻求是什么。”
来自甘肃兰州的任昱甄在填写的45个平行自愿中,将曲阜远东作业技能学院和江苏硅湖作业技能学院的殡葬专业列为首选。
“当他人问起我的专业时,上一秒还在热心攀谈,下一秒就可能堕入为难的缄默沉静。”任昱甄坦言,尽管最初会感到丢失,但家人的无条件支撑给了她力气:“我的太奶奶是红娘子军,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他们对存亡看得很淡,十分支撑我的挑选。”
经过半年的理论学习,任昱甄等39名首届殡葬专业学生正在从头界说“存亡课题”。依照教育方案,半年后他们将进入遗体防腐、整容、火化等实践环节。“观赏殡仪馆时也曾惧怕,但学习让我了解这是份往常而崇高的作业。”任昱甄说,“与老一辈不同,咱们年青一代更能理性看待。未来我计划经过互联网科普,消除人们对这个作业的误解。”
年青面孔重塑存亡讲堂:
“把孔子的存亡观,刻进00后的讲堂”
记者了解到,全国仅有9所高校开设殡葬专业,且尚无本科结业生。作为山东省首个“吃螃蟹”的院校,曲阜远东作业技能学院的师资从何而来?
“现在省内没有相关专业,咱们是从零开端探究。”健康办理系党总支书记徐西朋介绍,现有7位专职教师,包含临床医学和殡葬专业教师。“本年2月,两位‘00后’科班教师刚刚参加。跟着课程深化,咱们还会持续引入专业师资。”
这两位青年教师均结业于安徽城市办理作业学院现代殡葬技能与办理专业,且都有殡仪馆一线作业经历。2003年出世的张满意教授《互联网布景下我国殡葬业开展研讨》,而陆文慧则担任《殡葬文明学》教育。
清明前夕,曲阜远东作业技能学院殡葬专业的讲堂上,教师陆文慧正带领学生研读《论语》里的存亡观。24岁的陆文慧与学生年纪相仿,但这并未影响教育。“有时共享在殡仪馆的作业经历,反而很受学生欢迎。”在清明前的讲堂上,她正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存亡观:“孔子周游列国时曾以掌管丧礼为生,《论语》中‘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表现了他对丧葬的注重。作为孔子故乡的学子,咱们要从传统丧礼中提炼现代标准,让离别典礼既传承文明,又充溢人文关心。”
陆文慧以为,殡葬业的含义远超简略的典礼。“一个生命的逝去,一份回想的封存,背面是对生命价值的考虑。”她最忧虑的是学生缺少作业敬畏,“期望他们既提高专业技能,又据守作业道德,成为有温度的殡葬服务者。”
张满意曾为一位3岁逝者安置离别鲜花,“孩子爸爸妈妈哆嗦的双手让我了解,这份作业不只需求技能,更需求对生命的敬畏。”现在,她要肄业生在模仿遗体处理时“连假人都要轻拿轻放”,每堂课必着重“尊重逝者,劝慰生者”。
当农业县遇上“科班殡葬新生代”
跟着越来越多年青人参加,上一年全国首个殡葬作业本科专业的建立更掀起报考热潮。但数据显现,在全国1547所高职院校中,开设殡葬专业的仅9所,年结业生缺乏千人,而作业年缺口超万人,供需严峻失衡。
曲阜市殡仪馆馆长陈刚从业30年,总算比及高校开设殡葬专业的这一天。“这说明社会观念正在改动。”他回想道,自己从前因作业忌讳,新年不敢走亲戚,出门从不递手刺,连探望病人都要小心谨慎。现在跟着专业教育的开展,这种无形的桎梏正在松动。
“城镇化让乡村丧葬风俗改动,但咱们的40多名职工平均年纪45岁以上,技能还停留在手艺阶段。”陈刚说,跟着老一辈红白理事会成员老去,急需专业人才供给“一条龙”服务。
对此,大一学生田浩然已开端等待实践课程:“只要亲自体会各种事例,未来作业才干称心如意。我期望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在他看来,殡葬服务与其他作业并无不同,仅有的特别之处在于:“咱们是生命的摆渡人,要用专业和敬畏送行每一个逝者。”
(文/片 记者 巩悦悦 曲阜报导)
告发/反应
友情链接: